当前位置:学习交流 >> 正文
北京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 (上)
2014-04-25   本文被访问次数:6466

    北京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来,首都工人阶级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以诚实劳动引领社会风尚,努力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积极培育职业道德素养,满腔热情推进改革,无私奉献促进发展,为首都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首都工会在市委和全总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整适应、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维护职工权益、稳定劳动关系、促进职工发展、服务职工需求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凝聚职工正能量,团结动员全市职工投身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首都工会5年来主要工作成果进行梳理——
 
坚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
    广泛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为主题的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引导广大职工参与首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创新增效,在全面实施北京“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首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主办北京市发明创新大赛,参与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示、北京科技周展示推广,通过职工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协作,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职工素质,增强首都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2009年,响应市政府和全总号召,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3.7万条,技术革新1.8万项,发明创造330项,为有效推动各类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
    唱响“中国梦·劳动美”的主旋律,持续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劳模宣传和劳模事迹巡回演讲,提升职工爱岗敬业意识,激发职工钻研技术的热情。在广大职工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设立劳模专项资金,成立劳模管理办公室、劳模协会、劳模志愿服务队,创建劳模教育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劳模管理、提高劳模待遇、扩大劳模影响力。完善劳模选树机制,扩大覆盖面、严格评选民主程序,通过推荐人选事迹报告会,实现自下而上推选劳模,提高劳模公信力。五年来,全市共评选推荐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93名、北京市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241名、北京市模范集体19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58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4名、全国工人先锋号268个,首都劳动奖状231个、首都劳动奖章1336名、北京市工人先锋号515个。
 
落实职工发展规划,促进职工技能素质全面提升
    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搭建职工发展社会化平台。开展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实现职工培训、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发展。推出“学分银行计划”、“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在职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等,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机会、铺平道路。建立410个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技术精英带动团队创新创效,进行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展示,引领技术创新热潮。每年举办数十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五年参与职工105万人,覆盖职工达738万人,一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深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顺利完成三年工资集体协商行动计划各项任务,以百人以上企业为重点,探索总结了“行业协商层级上移”、“区域协商实现覆盖”、“企业协商提质增效”等有效经验。建立企业名录库和协商推进情况管理台账,实行实名制考核、动态化管理,聘请91名有经验的老同志和1300多名工会工作者为北京市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推动工资协商工作制度化、信息化、专业化。8万多家企业建立协商机制,覆盖职工299万人。加强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推进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严格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职工民主政治权益得到保障
    全面提升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质量和效果,推进非公企业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工作。五年来,国有企业职代会建制率、召开率均稳定在96%以上;非公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从40%提高到82%以上;机关事业单位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形式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实施向社会公开,有力促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创新社会化劳动争议调解格局,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建立并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六方联动机制,为职工提供法律帮扶创造全新平台;依托工会三级服务体系建立市、区两级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街道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室,健全企业调解组织,形成完善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购买21家律师事务所、400多名律师的法律服务,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五年来,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6万件,调解成功8.1万件,涉及金额6.5亿元。
 
建立完善三级服务体系,服务职工基本实现全覆盖
    自2009年起,市、区县、街道乡镇工会组织建立健全面向社会、联系职工的三级服务体系。经过五年努力,已形成由市职工服务中心、17家区县(开发区)职工服务中心、819家街乡和商务楼宇工会服务站组成的区域三级服务体系,以及由市产业工会、局集团公司工会、企业基层工会组成的覆盖产业系统的企业三级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建设并升级12351职工服务信息平台,综合利用服务热线、网站和手机短信、微博等信息化服务手段;建设实体化“职工之家”,加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推动会站合一、会家合一,形成职工看得见、找得到的工会服务窗口,为职工提供包括入会、求职、困难帮扶等面对面服务;实名采集会员信息并办理318万张京卡·互助服务卡,搭载互助保障、生活服务等6大类服务项目,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
 
参与劳动关系领域立法,加大源头维护力度
    健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加强与人大、政协的工作联系,推动出台《关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意见》,参与制定北京市工资指导线,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修订《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参与推进《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修订和《北京市工资集体协商规定》制定工作。推动工会劳动保护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接,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全面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五年来,全市11.54万家企事业单位、72.7万个班组、1533万人次职工参与活动。
 
加强工会服务职工设施建设,增强工会服务手段和能力
    恢复和发展职工文化体育设施、教育宣传阵地功能,改造文化宫、俱乐部、疗养院等设施设备,建设职工服务中心,推动服务职工阵地整体发展。开展首都职工“五一”假日文化活动,免费开放工会文体娱乐服务设施,吸引百万人次职工参加。举办三届首都职工文化艺术节,为职工自我展示搭建平台,参与职工达300余万人。成立北京职工艺术团,两年间向职工提供演出170余场,并遴选吸纳了15个基层文艺团队作为分团,每年演出上百场。
 
完善职工帮扶工作机制,送温暖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北京市温暖基金会实行社会化运作,募集善款1.16亿元;设立26个专项资金,覆盖环卫、出租车、保安和部分区县、产业系统职工群体。开展了暖·爱心互助行动、职工公益孵化项目,义拍、义卖等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服务帮扶职工50余万人次。持续开展项目制帮扶,实施“两节”送温暖、就业帮扶、医疗救助、金秋助学、女职工“关爱行动”、临时应急帮扶等9大帮扶项目,涵盖20余个小项目。五年来,全市“两节”送温暖活动共筹集资金5.51亿元、慰问困难职工10.9万户;“金秋助学”为2.2万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款4856万元;就业帮扶为10.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
 
大力发展职工互助保障计划,职工受益面大幅增加
    不断完善职工互助保障体系,推出“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对职工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进行二次报销,最高可累计报销10万元,2014年又调高至20万元,进一步减轻了职工医疗负担。该计划实施两年间,受益职工192万人次,互助保障金额2.8亿元。依托京卡·互助服务卡为会员免费提供非工伤意外伤害及家庭财产遭受火灾损失互助保障,1687名会员受益,互助保障金额438万元。工会在职职工互助保障项目中住院医疗、重大疾病、女职工特殊疾病等六项计划,五年累计受益职工15.9万人次,互助保障金额1.9亿元。
 
打造职工服务信息平台,形成职工意见收集和动员能力
    12351职工服务热线24小时为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应急服务、权益维护、信访回访等方面服务,有问必答,一一回应职工诉求,进一步畅通了职工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会员实名制采集达402万人,登记会员手机号237万个,定期对会员进行法律宣传,及时发布各类服务信息。信息平台运转以来,接听职工来电48万余次,发送服务信息1844万条,网站浏览量1020万人次。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职工服务,延长工会“工作手臂”
    市总工会建立社会工作部,更好地发挥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与500多家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公开向社会进行职工类服务项目发布,涵盖职工职业发展、职工心理健康促进、职工婚姻家庭建设、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等服务内容,有效引导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职工服务;将“北京市职工送温暖基金会”改造成为“北京市温暖基金会”,充分发挥公募基金的作用,多元化募集、整合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截至目前,市总工会已委托55家社会组织开展了58个服务项目,举办1000余场服务活动,受益职工群众达11.8万人次。
 
创新工会组建模式,建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不断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创新工会组建思路、组织体制、组建方式,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凝聚力。通过建立8个市级产业工会,形成产业和区域相结合的建会工作格局;通过加强街乡总工会、社区(村)联合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将不符合单独建会条件的小微企业和零散就业人员全覆盖;通过开展建会集中行动、劳务派遣企业建会等,解决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的建会、入会问题;通过开展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工作,摸清建会底数,促进建会工作取得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工会组织(涵盖法人单位)共计22.5万家,工会会员共计598.1万人。五年来,新增工会组织(涵盖法人单位)18.6万家,新发展会员257.8万人,增长率分别为477%和7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全国总工会门户网站 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 北京市总工会门户网站 北京12351职工服务网门户网站 朝阳区政府门户网站 朝阳区纪检监察网
网站访问量:
主办:北京市朝阳总工会 版权所有 运营管理:北京市朝阳区总工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北街33号 邮编: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总工会信息中心、北京中科朗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