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6月7日,朝阳区召开2024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总结产改工作成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蒋文云,市总工会职工发展部部长张鹏,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产改协调小组组长李国红出席会议,朝阳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地区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地区)、功能区、产业工会主席参加会议。会议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区产改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张克斌主持。
会上,播放了朝阳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纪录片《创新朝阳 产改有我》。纪录片展示了朝阳区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呼唤中,顺应区域内现代产业新格局,以党建为引领,锐意创新,树立范式,逐步凝练成的一套服务产业工人全职业周期的职业坐标体系和立体多维度的培育提升体系,激发产业工人动能。
区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区产改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丽琛做了朝阳区2023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部署了2024年工作安排。
朝阳区自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坚持立足在国家政策中把握产改大方向,在全市要求中谋划产改大格局,在自我发展中寻求产改大突破,既得到了自上而下的重视,又做到了自下到上的创新,探索形成了“12345”朝阳产改模式、“五个一”产改成果展示平台、“六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五新联动”的工作机制,年年有动作,年年有成果,年年有创新。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思想“一盘棋”、行动“一张图”,形成全区上下全域、全面、全力推动产改的巨大合力;
把“服务大局”作为首要原则,“凤凰计划”、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等措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人才。完善高技能人才“选、育、评、用”全链条培养体系。打造“匠心朝阳”特色品牌,持续开展“朝阳能手、朝阳匠心达人、朝阳工匠、朝阳大师”系列评选计划,挖掘、培养、选树行业代言人,建设“朝阳百强创新工作室”,秉承“让创意变效益”的理念,形成具有朝阳特色的“工匠名片”和“产改品牌”;
把“职工至上”情怀厚植于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开展产改“大调研大走访大征文”活动,为解决产业工人“急难愁盼”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号召广大产业工人勇当岗位“创客”、行业“创客”;
把“试点先行”作为发力重点,敢为人先亮实招,连续两年举办产改博览会、改革先锋沙龙以及“潮”起时云上VR汇展,发布以劳模工匠为蓝本创作的“朝阳奋斗者联盟”卡通形象,出版58万字的“产改三部曲”系列图书,跑出朝阳创新创造的“加速度”,以扎实的产改实践,回答时代之问。
2024年朝阳区将围绕六个方面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一是凝心,在提升产业工人思想引领上持续发力。二是聚力,在增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上再展作为。三是固本,在加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上久久为功。
四是务实,在推动产业工人地位提升上见行见效。五是拓展,在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上加快步伐。六是优化,在推进改革的制度保障上更趋完备。
朝外街道工委副书记刘贺鹏、北京链家置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公共事务中心党群建设组负责人李庆祝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区产改协调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邢伟现场通报了2023年朝阳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情况评价结果,公布2023年产改工作优秀单位。
2023年,《朝阳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关于建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情况评价机制的意见》出台,朝阳区率先将产改评价工作延伸至各街道、地区、功能区和产业工会。区产改协调小组办公室围绕7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74个三级指标逐层评分,通过实地测评和综合复评相结合的方式,对51家单位产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评出优秀单位15家。
通过此次评估评价,朝阳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走深走实中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组织完备,产改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各街道、地区、功能区、产业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责任,产改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均成立了本辖区、本产业(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制定了本级产改工作方案,建立了本级产改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二是发力精准,赋能企业产改提质增效。产改工作与本地区、本领域特色工作结合较为紧密,与企业联系密切,贴近产业工人需求,结合区域特点开展工作。三是亮点纷呈,产改工作在各地区落地开花。在评估过程中,发掘了许多特色亮点的基层实践,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各产业积极引导企业,支持产改、加入产改、做出特色成果,以产改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01高新技术产业工会,02双井街道,03医疗卫生工会,04常营地区,05八里庄街道,06麦子店街道,07三间房地区,08朝外街道,09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10教育工会,11酒仙桥街道,12东湖街道,13北京商务中心区,14建外街道,15服务业工会。除以上“优秀”的单位外,其余单位评价结果为“良好”。
蒋文云在讲话中指出,朝阳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建设“五宜”朝阳,把产业工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探索形成了“12345”朝阳产改模式。在北京市迎接全国产改工作考核中,代表区级单位展示产改成果,为北京获得“优秀”等次评价加分、立功,为全市各区产改工作带了好头、作了表率、树了标杆。坚持推进产改不松劲,做到年年有动作、年年有创新、年年有成果。
就进一步深化产改工作,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刻认识产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二是切实找准深化产改的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三是不断提升做好产改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产改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希望朝阳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朝阳产改”样板,为全市产改的提质升级贡献力量。
李国红在讲话中指出,朝阳区自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区总工会有效协调,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区推进产改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各街乡、功能区、产业及企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主体优势,推动产改各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全区上下形成了“一盘棋”格局,有效推动改革红利惠及区域内各行业和产业工人。对于下一步工作,她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二是聚焦服务大局,提升能力素养。三是叫响产改品牌,凝聚工作合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朝阳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观大势、要谋大局,把牢“改”的方向,把握“改”的大势,把准“改”的根本,把住“改”的重点,形成朝阳特色的“创新名片”和“产改品牌”,树立朝阳产改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实践样本地位。
下一步,朝阳区将持续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篇时代大文章,走出创新创造的“加速度”,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朝阳实践,提供更精彩的朝阳产改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