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工网
今年,工资集体协商将重点锁定百人以上企业独立谈薪,中小企业通过区域、行业建制为手段,全面推进本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上了解到的。
国企世界500强率先独立谈薪
去年是市总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重点针对职工收入低、增长慢、职工反映意见大、劳资矛盾突出的“五类”企业。截至目前,排查出的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12家企业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375家企业因关停、搬迁、撤销、流失等原因不符合建制要求被清除;符合条件的1243家“五类”企业全部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今年的重点锁定为百人以上企业独立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因为百人以上企业独立开展协商具有主体明确、行为规范、效果明显、受众面大的特点。去年的实践也证明,这样不仅提高了职工工资,也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更推动了企业在协商内容上由最初的单纯协商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长幅度,向协商支付办法、分配制度、加班加点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生产安全卫生等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和细化,提高了协商的质量。据统计,去年本市单独开展工资协商的有8146家企业,覆盖职工183万人。
在全市已建会的企业中,百人以上的共有4795个,覆盖职工267万人,占独立建立工会企业总数的24%,职工总数的85%。百人以上的企业多为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今年,市总工会要求其率先独立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可以每年通过职代会制度,就劳动报酬、分配制度等问题听取职工意见、建立协商机制、签订专项协议。此外,目前在京正常经营的世界500强法人单位中,约四成为百人以上企业,针对这部分群体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也是今年的重点之一。
市总工会介绍,将建立百人以上企业信息库,跟踪企业劳动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实行工资集体协商进展台账管理,逐一检查建制进度和协商效果。
区域行业协商推动中小企业建制
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力度,普遍建立机制是今年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
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目前仍不高,主要原因是大量中小企业建会后还未开展此项工作,或未纳入已有的区域、行业工资协议范畴。今年,全市各级工会将完成主要区域、行业三分之二的协商建制工作。
以街道、乡镇、社区、同行业集中的企业聚集区为重点,推动建立区域、行业协商机制,并组织新建工会的企业执行标准。各街道乡镇工会服务站建立健全本地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档案,推出不少于一个的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示范典型。产业工会协助区县、开发区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行业职代会制度,完善企业民主管理,依法履行协商程序;建立健全协商备案制度、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和履约结果向职代会报告制度,解决行业纠纷,落实协议规定。市总工会将建立职工工资专业委员会,通过在行业内开展调研,研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指导并推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
对于“五类”问题企业,一方面要及时指导已经建制的企业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另一方面对新产生的企业要利用已经形成的有效方法推动其建制。
一季度摸底百人以上企业
今年工资集体协商的时间表已经排出。一季度,要完成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情况检查、“五类”企业排查、百人以上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同时建立企业信息库,建制工作进展台账,制定工作方案。
二季度,在全市集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制工作。国有企业着重协商一线职工分配比例,确保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非公企业重在协商岗位工资标准和加班工资支付,解决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分配比重偏低问题;困难企业要协商如何挖掘增资潜力,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扭亏为盈;“五类”企业要突出协商工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三季度,自检抽检协商进度与协商质量,重点检查协商程序是否完备;协商内容是否有工资标准、增长机制和支付方式,协商时限是否每年一次,协商协议是否符合备案要求等。
四季度,总结协商经验,检验协商效果,考核协商工作。
相关链接
47%企业签工资专项协议
本市工资集体协商开展一年来,截至目前,全市建会企业75458家中,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企业有46189家,建制率达61.2%,覆盖职工220多万名。签订工资专项协议的企业35750家,建制率47%,覆盖职工2222783人。集体合同建制企业比2010年增加16189家、覆盖职工233405人。